引言:一场没人想公开谈的商业战争
说白了,AI现在面临一个尴尬问题:赚钱太难了。
大家都在讨论AI怎么帮企业写代码、做报表、优化供应链——听起来很高大上,但实际情况是转化率低得可怜。企业客户一年磨磨唧唧才可能付费,个人用户大部分白嫖,ChatGPT Plus订阅增长早就见顶了。
但有个市场不一样:成人内容。
别急着皱眉头。这个行业一年5600多亿元,付费转化率是普通SaaS的3-5倍,用户粘性高到离谱。更关键的是,历史反复证明:每次新技术爆发,成人产业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。VHS录像带、互联网宽带、流媒体、移动支付,哪个不是靠成人内容打开市场的?
2025年10月,战争正式打响。ChatGPT宣布12月推出"成人模式",CEO Sam Altman说:"把成人用户当成人对待。"听起来很政治正确,但翻译一下就是:我们再不跟进,市场就被Grok抢光了。
xAI的Grok在8月就开放了"Spicy Mode",单日生成1400万张NSFW图片,累计3400多万。这不是小打小闹,这是真金白银的战场。
这篇文章不是道德批判,而是把数据摆出来,看看这场战争到底怎么回事,为什么会打起来,现在这些公司做的事情为什么是一堆垃圾设计。
一、先看数据:这市场到底有多肥?
钱有多少?
全球成人娱乐市场2024年规模:3778亿元,预计2030年达到5672亿。中国市场占了1652亿。
对比一下:全球SaaS市场大概2.1万亿元,但付费转化率只有5-10%。成人内容呢?30%以上。什么概念?100个人进来,30个会掏钱,这转化率放任何行业都是印钞机级别的。
Pornhub的数据更直观:
- 每天33.5亿次访问(2023年)
- 一年420亿次(2019年)
- 75%流量来自手机(2008年才1%)
这不是小众市场,这是顶级流量池。
为什么AI一定会进场?
简单说:历史规律。
每次新技术出现,成人产业都是第一批吃螃蟹的,而且往往决定技术路线:
- 1980年代: VHS录像带vs索尼Betamax,成人内容选了VHS,结果VHS占了90%市场
- 1990年代: 互联网刚起步,成人网站是早期流量主力,推动了宽带建设和在线支付
- 2000年代: Netflix早期靠成人内容吸引用户,才有了今天的流媒体帝国
- 2010年代: Pornhub移动端占比从1%涨到75%,验证了移动支付和隐私技术
为什么总是成人产业先上?
- 用户容错率高: 生成的图片不需要物理准确(又不是工程图纸),AI试错成本低
- 个性化需求极致: 每个人喜好不同,正好是AI的强项
- 隐私刚需: 用户愿意为"不用找真人、没版权纠纷、100%定制"付高价
- 数据飞轮转得快: 用户生成→AI学习→推荐更准→付费更多→数据更多,这个循环在成人领域转速最快
二、战争怎么打起来的?
Grok先动手:马斯克的"辣味模式"
2025年8月,xAI的Grok突然开放了"Spicy Mode"(辣味模式),直接让用户生成成人内容。
数据有多疯狂?
- 8月4日单日生成1400万张NSFW图片
- 累计总量超过3400万张
- 还能生成视频(业内首家)
- 用户评论:"Grok学习生殖器的速度真他妈快!"
怎么玩?
- 4种风格:普通、有趣、自定义、辣味
- 还配了个3D虚拟女友(订阅30美元/月)
问题在哪?
这事搞得太粗糙了:
-
性别歧视: 只给女性名人生成裸照,男性一律拒绝。有人测试了24个名人,Taylor Swift的裸照"自动生成",但要生成马斯克的?对不起,不行。
-
儿童保护形同虚设: 有个虚拟角色叫Ani(动漫女友),被用户诱导成"性唤起的儿童"。年龄验证?不存在的。
-
员工遭殃: Business Insider调查发现,30个受访员工里有12个人看过儿童性虐待内容(CSAM),公司没提供任何心理辅导。
这就像在坦克上贴胶带,看着能跑,但随时会炸。
ChatGPT被迫跟进:投降还是战略转型?
2025年10月,OpenAI终于宣布:12月推出"成人模式"。
Sam Altman的说法:
"ChatGPT早期限制很多,是担心心理健康问题。但现在我们有了新的安全工具,可以把成人用户当成人对待,就像R级电影分级一样。"
翻译一下:Grok抢走了用户,我们不跟上就等着被干掉。
为什么OpenAI顶不住了?
- 流量被抢: Grok的成人用户疯狂增长,OpenAI眼睁睁看着钱流走
- Plus订阅见顶: 专业用户(写代码、做报表)的付费天花板很明显
- 竞争对手更多了: Pornhub都推出免费AI生成器了,再不动就被边缘化
商业逻辑很简单:
- 传统模式:流量大,但付费率5-10%,靠广告赚钱
- AI成人模式:流量中等,但付费率30%+,订阅制直接锁定用户
这不是道德问题,这是效率问题。AI生成成本比拍摄低10000倍,用户定制化需求又强,不做才是傻子。
用户怎么看?
2024年初(Grok刚开放时):
- "这太低级了!""危险!""会摧毁全球生育率!"
- 主流声音:反对、担忧、道德恐慌
2025年10月(ChatGPT也跟进后):
- "终于可以自由了!""成人用户的胜利!"
- "像R级电影一样分级,合理啊"
- "哪个AI生成质量更好?"
关键转折点:当市场领导者(ChatGPT)也开放时,这事就从"越界"变成了"主流"。用户不再纠结该不该做,而是比较谁做得更好。
三、现在这些公司做的都是什么垃圾?
从工程师角度看,开放成人内容可以做,但现在这帮人的做法简直是灾难级别的烂代码。
问题1:年龄验证——自欺欺人
OpenAI的"行为预测技术":
他们说通过对话风格、用词习惯就能判断用户年龄。
这是什么鬼?18岁的小孩完全可以装成熟,你觉得AI能看出来?Grok的动漫女友Ani被人诱导成"性唤起的儿童",所有安全措施形同虚设。
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?
很简单:刷身份证,过不了就滚蛋。
不要搞那些虚的"行为预测",那是自欺欺人。年龄验证是硬件级的事情,不是AI玩概率游戏的地方。
如果用代码来表达:
# 错误做法(当前)
if 用户看起来像成年人():
允许访问成人内容()
# 正确做法
if 用户身份证验证通过() and 用户年龄 >= 18:
允许访问成人内容()
else:
拒绝访问()
要验证就用硬件,别玩虚的。现在这帮人连门锁都装不好就开派对,迟早出事。
问题2:性别歧视——算法偏见的教科书案例
Gizmodo做了个实验(2025年8月):
测试24个名人,结果只有女性被生成真正的NSFW内容,男性一律拒绝。
Taylor Swift的裸照"自动生成",但马斯克?对不起,不行。
为什么会这样?
- 训练数据有问题: 互联网上女性色情化内容本来就多,AI学到了这个偏见
- 审核双标: 对女性内容审核更宽松
- 政策自相矛盾: xAI明明禁止"色情化真人肖像",但自己的算法违反自己的政策
Durham大学法学教授Clare McGlynn说得很直接:
"这不是偶然的厌女,而是设计使然。"
问题3:员工保护——被遗忘的人
Business Insider的调查:
30个受访xAI员工里,12个人看过儿童性虐待内容(CSAM)。公司没提供任何心理辅导。
这些人的工作是什么?人工标注用户生成的儿童性虐待内容,判断是否违规。
等等,为什么要人来看这些东西?AI预过滤去哪了?
正确的流程应该是:
当前流程(错误):
用户生成 → 人工审核(员工看CSAM) → 标注 → 模型学习
正确流程:
用户生成 → AI自动拦截(CSAM直接过滤) → 边界案例才给人看 → 标注
把脏活交给AI预过滤,人类只审核边界案例。这是基础的工程问题,不是道德问题。
现在这设计就是在虐待员工,批准这流程的人应该被开除。
问题4:Deepfake——法律定时炸弹
Taylor Swift案例(2025年8月):
Grok"自动生成"了她的裸体视频,用户甚至没明确要求。这违反了2025年的《Take It Down Act》(性虐待deepfake刑事化法案)。
技术问题在哪?
- 没有"同意机制": AI不会问"这个人同意被这样生成吗?"
- 事后审核无效: 内容已经扩散了,删除是徒劳
- 公众人物黑名单缺失: 为什么训练时不直接排除名人?
正确的做法:
# 当前(错误):先生成,再删除
生成(提示词) → if 是名人(结果): 删除()
# 正确:训练时硬编码黑名单
if 提示词包含(名人黑名单):
return "拒绝生成"
else:
生成(提示词)
这是基础的数据结构设计问题。现在这做法就像先往坦克里加了劣质油,然后指望滤网能救回来。
四、长期风险:比技术问题更致命
技术烂可以重构,但有些风险是系统性的,一旦爆发就是行业地震。
风险1:成瘾陷阱——当AI学会操纵人性
Grok的调情对话优化:
用户反馈:"太上头了,根本停不下来。"
这不是偶然。AI用强化学习优化"让用户续订"的对话策略,最终AI不是在满足需求,而是创造需求。
预测(已有端倪):
- 青少年认知重塑:"虚拟关系比现实更完美"
- 生育率影响:有用户预言"摧毁全球生育率"(虽然夸张但方向没错)
- 数据投毒: 生成内容反馈训练模型,最终AI只会生成"最能成瘾"而非"最真实"的内容
商业vs伦理的死结:
付费转化率 正比于 成瘾程度
成瘾程度 正比于 用户伤害
→ 利润最大化 = 伤害最大化
这不是道德说教,这是数学问题。当商业模式依赖成瘾时,公司有什么动力去减少成瘾?
风险2:系统污染——为了一个功能毁了整个产品
Linus有句话:"Never break userspace"(绝不破坏用户空间)
现在这些公司在干什么?为了成人模式,把整个系统都拉低了。
案例:
- Grok在普通模式下也能生成暗示性内容,因为模型权重已经被"污染"了
- ChatGPT为了成人模式降低了整体安全门槛,非成人用户也受影响
问题在哪?
应该隔离成独立模型,而不是在同一个系统里加if/else判断。现在这做法就像在烂摊子上加更多烂摊子,为了成人用户把所有人的体验都拉低了。
这是工程灾难。
风险3:法律连锁反应——定时炸弹
已经立法的风险:
- Take It Down Act(美国,2025): 性虐待deepfake刑事化
- EU AI Act(欧盟): 高风险AI应用需严格审核
- 各国未成年保护法: 几乎所有国家都有
潜在连锁反应:
- 集体诉讼: Taylor Swift只是开始,好莱坞、政界都会起诉
- 监管收紧: 各国可能要求AI公司预审所有生成内容(成本暴涨)
- 行业信任崩塌: 一次大规模泄露(比如名人数据库),整个AI行业都得背锅
这不是杞人忧天,这是可预见的未来。
五、如果要做,就他妈好好做
开放成人内容可以做,但别像现在这样打补丁。如果是我来做,会怎么设计?
第一步:简化数据结构
当前的混乱:
每个请求都要判断无数条件:
if 用户年龄 and 用户已验证 and 不是未成年 and 提示词安全:
if 内容NSFW and 用户开启成人模式 and 不是名人:
生成()
这是屎山代码的典型。判断越多,bug越多,维护越困难。
正确的做法:
用枚举和查找表:
# 用户分类(枚举)
用户类型 = {未验证, 已验证成人, 受保护用户}
内容等级 = {安全内容, 限制内容, 成人内容}
# 查找表(O(1)复杂度,无条件分支)
规则 = {
(未验证, 任何内容): "拒绝",
(已验证成人, 成人内容): "生成",
(受保护用户, 任何内容): "永久拒绝"
}
优势:
- 没有特殊情况
- 可以穷举测试所有组合
- 规则表可以导出给监管机构审计
第二步:消除所有特殊情况
年龄验证:
- ❌ 行为预测(玄学)
- ✅ 政府ID + 生物识别(硬件级)
性别平等:
- ❌ 对女性宽松审核
- ✅ 算法对所有性别一视同仁:要么都生成,要么都不生成
名人保护:
- ❌ 事后删除
- ✅ 训练时硬编码黑名单(维基百科公众人物列表)
员工保护:
- ❌ 人工审核儿童性虐待内容
- ✅ AI预过滤,人类永远不接触原始数据
第三步:用最笨但最清晰的方式实现
Deepfake防御:
- 每张生成图加数字水印(C2PA标准)
- 可追溯到提示词、用户ID、时间戳
- 法律纠纷时直接提供证据链
成瘾控制:
- 每日生成上限(像游戏防沉迷)
- 超过限制强制冷却24小时
- 不是"建议休息",而是硬性阻止
质量保证:
- 成人模式独立模型,不影响其他功能
- 定期A/B测试,监控是否"污染"主模型
第四步:确保不破坏现有功能
检查清单:
- 已验证用户的正常内容访问不受影响
- 非成人用户体验保持不变
- 成人功能的bug不影响其他功能
- 符合各国法律(每个国家法律不同)
失败案例(当前):
- Grok普通模式被污染
- ChatGPT整体安全门槛降低
成功案例(假想):
- 成人模式完全隔离,独立订阅
- 主模型不受影响,性能不降级
六、最后说三句话
第一句:开放是必然的
市场规模5672亿,付费转化率30%+,AI如果不做,别人也会做。
这不是道德问题,是效率问题:AI生成成本比拍摄低10000倍,用户定制化需求又强,商业逻辑太明显了。
第二句:当前做法是垃圾
- 年龄验证靠"行为预测"(玄学)
- 性别歧视算法(只给女性生成NSFW)
- 员工人工审核儿童性虐待内容(导致PTSD)
- Deepfake没有"同意机制"
这些都是基础的工程问题,不是道德问题。现在这些公司连门都没装好就开派对,迟早炸。
第三句:长期风险被严重低估
- 成瘾陷阱: AI学会操纵人性,利润最大化=伤害最大化
- 系统污染: 为了成人功能把整个产品都拉低
- 法律连锁反应: 集体诉讼、监管收紧、行业信任崩塌
这不是杞人忧天,这是数学和历史规律。
如果你是决策者
短期(1年内):
- 开放成人模式(商业必然)
- 但必须完全重构(独立模型、硬件验证、AI预过滤)
- 不要用现在这种打补丁的方式
中期(3年内):
- 监控成瘾指标(使用时长、续订率vs健康度)
- 建立伦理委员会(要有否决权,不是装样子)
- 预留10%收入作法律储备金
长期(5年后):
- 评估社会影响(生育率、青少年心理健康)
- 如果数据证明弊大于利,准备好退出机制
- 不要像烟草公司一样,明知有害还死撑
最后的评价
从工程角度:开放成人内容可以做,但当前做法是垃圾。
问题不在于该不该做,而在于:
- 数据结构设计烂: 年龄验证、内容隔离、员工保护都是补丁
- 特殊情况泛滥: 性别歧视、政策矛盾、边界模糊,全是if/else屎山
- 向后兼容被破坏: 为了成人模式降低整体质量
如果我来做,会完全重构,而不是在烂摊子上加更多烂摊子。
这不是道德说教,是基本的工程素养。
作者后记
这篇文章不是道德批判,而是技术分析。
我承认成人内容是合法需求,AI开放也是商业必然。但作为工程师,我无法接受烂代码。
当前的实现就像在坦克上贴胶带——看起来能跑,但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压力测试就会爆炸。年龄验证的漏洞、性别歧视的算法、员工的心理创伤、Deepfake的法律风险,这些不是"可以优化的小问题",而是系统性设计缺陷。
如果AI行业真的要做这件事,请像工程师一样思考:
- 消除特殊情况
- 简化数据结构
- 确保不破坏现有功能
- 为最坏情况做准备
否则,这场战争不会有赢家,只有一地鸡毛。
参考资料
- 市场数据: 格隆汇《成人娱乐行业分析:2025年产业现状与市场变化趋势》
- 流量数据: Pornhub 2019-2023年度报告,199IT数据中心
- Grok争议: Rolling Stone、Gizmodo、Business Insider调查报道
- ChatGPT政策: The Information、CBC News、eWeek独家报道
- 法律框架: Take It Down Act(2025)、EU AI Act
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公开报道,技术分析基于软件工程原则,不代表对任何公司或个人的道德评判。
最新评论
注册很麻烦